今天來談談一個敏感的話題,校排與班排。國中升高中,只不過是一眨眼的事,但是卻好像到了一個迥異的世界。對我來說,國中和高中最大的差別不是科目難易度,也不是教學老師,而是身邊的同學。先來談談國中的部分。

        國中的時候念的是普通未分特殊班級(數資班,醫科班)的班級。一般大概二到三十人,一個年級十一班,大約300人。

        那個時候的自己有很多屬於自己的時間,可以看小說或畫畫。但是身處在人群之中我總是不由自主的感到落寞。我與同學之間有種格格不入的氛圍,但這並不是我或他們性格上有任何缺陷,他們跟我都很好,都有屬於己的價值和優點,只是我們喜愛的事物,興趣都太不一樣了。

        那個時候段考前兩周讀書就能取得好成績。但在同學間我總是感到孤獨,因此圖書館成為了我唯一的救贖,我每天無時無刻都在看小說,甚至段考自習課也被我拿來看小說,回家就是看電影和寫作,非常文藝的一種生活風格。

        到了高中,我進了一個大家成績異常相近的班級,每個人都非常努力,熬夜讀書對很多人來說是家常便飯,由於成績接近,因此,每次段考大家都分數相差不大,少了三分,你可能就從第十名掉到第二十名,每一次段考名次都像坐雲霄飛車一樣,但是還是有些人成績能把持的很好。

        我最好的成績是班排六,最壞是班排二十四。但這兩次,我讀書的方法,努力程度卻是一樣的,可見運氣在班排的決定上也占了很大的成分。段考完心情低落甚至崩潰痛哭有時是在所難免的。以前的我要求完美,但現在於成績上,我必須放下以前的執著,不然我無時無刻都會在痛苦及悔恨中度過。

        我身邊的同學很多人國中都是資優班的,他們廣泛的知識和超前的學習進度常常讓我驚愧不已,這些都是在高中所體驗到與國中截然不同之處。

        但是,我的朋友變多了,班上所有的女生個性對我來說都極好,有些人甚至興趣契合,我們都愛打牌,我們都愛看那種謀殺小說,我們都愛看連續劇,而且我們看的還是同個類型的,我們也常常討論課業。我們一起歡笑,一起大聲嬉鬧。我在這裡,找到了我前所未有的歸屬感。

        有些大人非常排斥精英教育,也有些大人從國小便把孩子送進特殊班級。台灣不是勞力輸出國家,因此要在技術上精益求精,台灣需要非常頂尖的人才,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台灣的人口跟其他泱泱大國比起來並不多,尤其是少子化的影響,更使的每年誕生的孩子越來越少。因此我認為精英教育是台灣必須要採取的手段。

        但是我不贊同過早的精英教育(可能會使孩子少了摸索自身優勢的機會),更不贊同把有其他天賦的孩子(像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,他有極強的美術天分)硬塞進體制教育中的升學制度,在他們力不能及的考試成績上鞭策他們,卻忽略上帝給他們更好的禮物,他們與身俱來的天賦(像音樂,體育,木工,或是動物)。

        適性,適才而教是一件重要的事。在高中我最深刻的體會是,不要以成績定義自己的價值,成績不能決定你的價值。

        只有你,才能決定自己的價值。

        高中時,身在第一志願特殊班級的大家,在情緒上都要有更好的調適,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挫敗感,一夜又一夜的失眠,但是如今向回看,不禁問道:有多少次的落淚是不值得的?有多少次的失眠是不需要的?

        當我脫離了高中環境,格局也一再被放大,對於目前的我來說,如果你能在高中時期找到自己的興趣,摸清楚自己的能力,認清自我,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了!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讀書 升學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夏雨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